2023年7月25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以兩件大事為主抓手推進內蒙古現代化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7場-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專場),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建華作主題發布。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住房保障與公積金監管處、城市建設處、城市執法監督局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聚焦高質量發展 全力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新聞發布詞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劉建華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和對住房城鄉建設工作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新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下一步,我廳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我區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聚焦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這兩件大事,逐條逐項細化工作舉措,在辦好實事上下功夫,在破解難題上見真章,在實抓快干上出成果,為完成好兩件大事貢獻“住建力量”。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全力推進城鄉建設領域減污降碳增綠協同增效,助力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一是大力實施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推動出臺自治區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和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全區綠色建筑發展,大力推進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綠色建材應用,綠色建筑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起全區城鎮總體規劃區內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截至6月底,全區新開工綠色建筑面積984.69萬平方米,竣工綠色建筑面積612.09萬平方米。持續推進呼和浩特市被動式超低能耗住宅示范項目和烏海市“近零碳未來社區”試點項目,引領建筑業向節能低碳方向轉型發展。持續推進綠色建材認證,推動形成綠色建材市場供應體系。截至6月底,全區已有26家企業獲得40個國家綠色建材認證和評價證書,涉及建材產品種類達到64種。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加強建筑節能監管,深入推進建筑節能。截至6月底,全區新建建筑通過施工圖設計審查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共計632.41萬平方米。因地制宜推進清潔取暖,圍繞清潔取暖熱源利用、熱網建設、用戶能效、取暖產品質量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區城鎮集中供熱總面積達9.8億平方米,集中供熱管網達4.1萬公里,城鎮清潔取暖率達91%。2021、2022年,包頭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先后被列入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項目試點城市。加大小鍋爐淘汰力度,全區旗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供熱鍋爐已全部淘汰,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城市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供熱鍋爐已全部淘汰。推動實施公共建筑供熱計量,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開展供熱計量試點工作。二是協同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減污減排行動,持續提升城鎮水環境質量,加快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截至2022年底,全區累計建成城鎮污水收集管網1.23萬公里,再生水管網3131公里。全區運行城鎮污水處理廠108座,實際處理能力330.7萬噸/日,達標排放率98.8%,平均負荷率74.5%。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區13條23.46公里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達到國家治理目標要求,城市河道“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水質明顯改善。深入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設市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365.3萬噸,無害化處理量364.9萬噸,無害化處理率99.9%。12個盟市所在地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公共機構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100%。加快農村牧區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突泉縣等5個旗縣被列為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加快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三是深入推進增綠擴綠行動,持續改善城鄉綠色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城鎮綠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大力推進城鎮綠化水平,城市園林綠化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全區城鎮建成區綠地率38.9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47平方米,已創建國家園林城市10個,國家園林縣城13個,自治區園林城市18個,自治區園林縣城45個,自治區園林城鎮4個。積極推進城市“口袋公園”和綠道建設,2023年擬建城市“口袋公園”150個,城市綠道120公里,截至6月底,開工新建城市“口袋公園”131個,新建城市綠道124.9公里。
二、扎實推進住房保障這項民生工程,助推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近年來,我區住房保障體系不斷發展完善,住房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租、改、補”等多種保障逐步形成,住房發展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大步邁進。一是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持續做好公租房保障,穩步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十四五”以來,共改造各類棚戶區4.6萬套,9.8萬群眾“出棚進樓”;共有32.4萬戶困難群眾住進公租房,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2.3萬套(間),投入使用5359套(間)。二是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十四五”以來,已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840個、63.68萬戶,惠及居民近180萬人。改造中重點突出安全性和功能性,對水電氣暖路等基礎類內容做到應改盡改,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加大以建設完整居住社區為目標的完善類、提升類內容改造,不斷改善住宅小區居住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三是繼續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在保持政策穩定性、延續性的基礎上調整優化,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牧區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確保不因住房產生新的貧困,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3年全區改造農村牧區危房4211戶。
三、統籌推進發展和安全,助力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安全生產,盡最大努力防范各類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房屋市政工程安全方面,深入貫徹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落實質量安全手冊制度,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全面提升施工現場人防物防技防水平。組織召開全區住建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督促各地加大安全風險防控力度,堅決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制定《全區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治理行動鞏固提升階段實施方案》,以防范化解房屋市政工程領域重大安全風險為著力點,狠抓起重機械、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管控,著力消除事故隱患。今年以來,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安全檢查,共涉及工程項目214個、企業612家,下達執法建議書39份,隱患整改通知單137份。采取“四不兩直”、交叉互檢等模式,加強安全監管和執法銜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堅決整治執法“寬松軟虛”、違法分包、轉包、掛靠、出借資質等問題。對違法違規單位和人員嚴肅處理,做到應罰盡罰。自建房安全整治方面,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緊緊圍繞各項任務,聚焦經營性自建房,圍繞目標任務,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突出摸底排查、安全鑒定、管控整治3個重點環節,集中全力開展“百日行動”,有效消除了一批經營性自建房安全隱患,切實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緊盯目標任務,5月31日前完成全部自建房摸底排查工作。堅持邊排查、邊判定、邊鑒定的原則,加快隱患初判和安全鑒定工作,有序推進集中整治階段任務。
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記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請問住建部門在這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處長趙海濤:我們出臺了“十四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城鄉建設行動方案,以城鄉生活污染源治理和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抓手,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一是深入實施城鎮水環境治理。強化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2019年以來,黃河流域累計發放城鎮污水處理廠獎勵資金1.4076億元,保障城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大力推進城市老化管網更新改造工作,2022年,黃河流域城鎮新建排水管道422.5公里。積極推進建制鎮生活污水治理,以黃河流域為重點,提升建制鎮生活污水治理水平。2019年以來,自治區本級安排1.38億元用于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二是持續強化城鄉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導意見》。加強執法檢查、巡查和處罰力度,嚴厲打擊亂倒、偷倒行為,杜絕“垃圾圍城”現象,切實做好沿黃積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理工作。2019年以來,黃河流域累計下撥補助資金1.75億元,用于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目前,黃河流域3545個行政村中,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3333個,占比94%。
三是大力推進黃河流域城鎮節水降耗。嚴格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要求,把城市節水放在優先位置,加強對城市節水工作的指導,按照《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組織包頭市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呼和浩特市、烏海市創建為自治區節水型城市。積極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推進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系統建設,推動城市工業生產、道路清掃、車輛沖洗、綠化澆灌、生態景觀等生產和生態用水優先使用再生水。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統計年報和各地上報數據,截至2022年,黃河流域建成再生水管網2140公里,較2019年增長33.8%。沿黃城鎮再生水利用量2.42億立方米,較2019年增長14%。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城鄉生活污染源治理,扎實推動黃河流域住房和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建制鎮污水、農村牧區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管理。推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力爭到2023年底,黃河流域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制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二是提升黃河流域城鎮生活及餐廚垃圾處理效能。主動靠前,打出“指導+督導”組合拳,組織專家提供技術支持,組織盟市互學互促,實現滲濾液處理設施規范運行及餐廚垃圾處理能力全覆蓋“兩個百分百”建設,全面提升黃河流域垃圾治理效能。三是完善黃河流域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以現有污水處理廠為基礎,科學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逐年提升再生水利用率。到2025年,沿黃地區計劃新建再生水管網700余公里,努力實現生活污水應收盡收、再生水能用盡用。
內蒙古日報記者:請介紹一下住房保障工作下一步工作思路、目標和措施?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住房保障與公積金監管處處長王丹陽:住房乃民生之要、民生之依。“十四五”期間,全區住房保障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加快建立以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持續增強住房保障能力,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進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內蒙古實際的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一是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聚焦解決新市民、青年人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堅持“誰投資、誰所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導市場主體多方參與,采取新建、改建、改造和將閑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籌集房源,繼續推動全區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十四五”期間(2021年-2025年)全區計劃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5.8萬套(間)。
二是規范發展公租房。聚焦解決城鎮住房、收入“雙困”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在穩定公租房實物配租能力的基礎上,加大公租房租賃補貼保障力度,充分發揮公租房的基本保障作用。建立公租房管理養護長效機制,完善公租房準入退出、后期管理機制,推廣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模式,逐步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監督有力、服務規范”的公租房運營管理機制,提升公租房配置效率和服務水平。
三是穩步實施棚戶區改造。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城市危舊房改造作為棚戶區改造的重點任務,精準消除城市危舊房安全隱患。將改造工作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與提升、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等工作相結合,采取成片改造和零星改造相結合,通過拆、改、留、增等多種方式實施,盡最大努力改善城鎮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我區正在穩步推進城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工作,請介紹一下工作成效和下一步打算?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執法監督局二級調研員顧在巖:2022年5月,我廳聯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信廳、自然資源廳、市場監管局、能源局印發實施方案,明確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套機動車停車場、城市公共機動車停車場、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配套機動車停車場,配套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車位占總車位的比例達到15%以上;新建居民小區配套機動車停車位100%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時,對具備條件的小區增加停車位、建設充電樁。同時從強化規劃引導、加強用地有效供給、加強電力保障等十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今年4月,制定印發了推進城鎮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六條政策措施,提出2023年全區計劃完成2萬個公共充電樁建設任務,到 2025 年,全區標準公共充電樁與標準新能源汽車比例力爭不低于1:3。制定呼和浩特市城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試點行動方案,督促指導呼和浩特市政府細化實施方案,確定建設市場主體單位,研究采取統建統管、自建統管、自建自管的建設經營管理模式,重點在居住社區、城市公共停車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產業(物流)園區等4類場所先行試點建設,2023年底前新建充電樁8000個。建立旬調度機制,督促各盟市按照“統一標準,通用開放,滿足需求,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充電樁建設相關工作落實。截至7月中旬,全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城鎮公共充電樁10729個,其中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充電樁3213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國家和自治區關于充電樁建設規劃要求,結合地區特點分類統籌推進,加快構建運行高效、安全穩定的充電設施體系。一是督促指導各盟市以城市和區縣為基本單元,對充電樁建設數量、建設時序、空間布局、建設地點等進行全面調查,盡快完成充電樁建設三年規劃編制工作。二是重點推進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赤峰市的充電樁建設任務,確保完成2023年目標任務。三是加強調研指導,督促各盟市加強部門協調聯動,落實好有關政策措施,力爭到2025年,全區標準公共充電樁與標準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1:3。